查看原文
其他

弋舟:我们这个时代的刘晓东

2014-07-17 小说月报

今天继续分享《小说月报》2014年中篇小说专号3期精彩预览,推介的是70后作家弋舟的小说《所有路的尽头》。本刊2014年贺岁版曾推介过弋舟的中篇《而黑夜已至》(浏览精彩请回复20131207),其新作《所有路的尽头》主人公同样是那个名叫“刘晓东”的中年男子。批评家张艳梅曾这样点评:


《所有路的尽头》写到了弱阳性的邢志平,酗酒的刘晓东。当中年渐近,方觉1980年代的经历,给一代人的生活道路、生命感觉以及心灵世界,带来了深刻影响。叙事从死亡开始,回溯生命历程,一代人经历的诗意年代,物质年代,直到迷失在雾霾深处,所有路走到了尽头……


穿过弥漫生存雾霭的小路,前面是什么?强大的时代,以不容反抗的侵犯方式,把个人置于弱者位置,对于那种被冒犯的生活的反抗,是细雨中携带着屈辱的恐惧出走?还是风暴里携带着死亡的恐惧亡命天涯?在生活的雾霾中,正常呼吸成了最艰难的事,那些始终无法克服的漂泊感和失重感,源于何处?让自己发抖的是对世界的恐惧,还是对自身的恐惧?


已发布中篇专号预览,可回复序号收看:


20140716 吕 魁《我们的女神》预览

20140715 尹学芸《活在他们中间》预览

20140713 叶广芩《黄金台》预览

20140712 海 桀《金角庄园》预览

20140710 弋 铧《酒窝》预览

20140709 宋小词《太阳照在镜子上》预览

20140708 姚鄂梅《蜜月期》预览

20140707 张庆国《马厩之夜》预览

20140714 中篇小说专号3期目录


我们这个时代的刘晓东


文/弋舟


2012年,我写了《等深》,2013年,我写了《而黑夜已至》和《所有路的尽头》。三个中篇,写作的时候,是当做一个系列来结构的,故事并无交集,叙述的气质却逐渐自觉,重要的更在于,这一系列的小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男性主角——刘晓东。


当我必须给笔下的人物命名之时,这个中国男性司空见惯的名字,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成为了我的选择。毋宁说,“刘晓东”是自己走入了我的小说。我觉得他完全契合我写作之时的内在诉求,他的出现,满足、甚至强化了我的写作指向,那就是,这个几乎可以藏身于众生之中的中国男性,他以自己命名上的庸常与朴素,实现了某种我所需要的“普世”的况味。


时代纷纭,而写作者一天天年华逝去。我已经毫无疑问地迈向中年,体重在增加,查出了心脏病,为孩子煎熬肺腑……追忆与凭吊,必然毫无疑问地开始进入我写作的基本情绪。那些沸腾的往事、辽阔的风景,几乎随着岁月的叠加,神奇地凭空成为了我虚构之时最为可靠的精神资源。或者我的生命并无那些激荡的曾经,而我相信的只是,岁月本身便可以使一个人变得仿佛大有来历。在我看来,一个小说家,必须学会依仗生命本身的蹉跎之感,必须懂得时光才是他唯一可资借助的最为丰满的羽翼。由此,他可以虚拟地给出自己一个来路,由此,他可以虚拟地给出自己一个归途。他在来路与归途之间凝望,踟蹰和徘徊的半径才会相对悠长,弹指之间,无远弗届;那种一己的、空洞的、毫无意义并且令人厌恶的无聊书写,才有可能被部分地避免。


天下雾霾,我们置身其间,但我宁愿相信,万千隐没于雾霾之中的沉默者,他们在自救救人。我甚至可以看到他们中的某一个,披荆斩棘,正渐渐向我走来,渐渐地,他的身影显现,一步一步地,次第分明起来:他是中年男人,知识分子,教授,画家,他是自我诊断的抑郁症患者,他失声,他酗酒,他有罪,他从今天起,以几乎令人心碎的憔悴首先开始自我的审判。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刘晓东。


弋舟小说集《刘晓东》,收入中篇小说《等深》《而黑夜已至》《所有路的尽头》



精神笔录与时代证言

——评《刘晓东》


文/张艳梅


弋舟,时代的游子,在生活和岁月边缘,仰视天空虚漠,旁观世俗浑噩,独自寂静而痛苦地追问一切社会与个人病因。他以文字为马,穿行在不同时空,一路写来,自有一份神闲气定,从容里却又隐约着说不出的纠结沉郁。弋舟,爱的圣徒,无爱的人生,雾霭的世界,都令他如临深渊难以忍受。世俗人生,热闹繁复,尘世间离合契阔,悲欢无常,从某个角度看,他空寂杳然,心无挂碍;辗转观之,则又比之常人对爱更多笃信,更多依赖。读他的文字,忧郁的气质,饱满的气韵,强大的气场,常令人不觉中忘却自心,为其引领,沉入纵横交错的精神世界。


弋舟小说有两个主要维度,即个人之死与时代之思。灵魂的丢失与复得,时代的质疑与省思,作为其小说世界的两面,彼此缠绕又各自向纵深处延展。弋舟对人性异常警觉敏感,小说叙事空间、城市具象空间,人物内在心理空间,统摄于精神探索、时代病象及人性观照。“刘晓东三部曲”作为弋舟中篇小说代表作,不仅体现出了巨大的思想勇气,而且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卓异的艺术表现能力。这三篇小说,涉及到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社会问题,普遍的心理问题,以及有关存在的本质问题,叙事克制内敛而又让人欲罢不能,思之尤深,意味丰饶。面对如此平庸的时代,各种历史之殇,现实之痛,层叠为胸中块垒,写作者如何直面世界与自我,写出个人化的历史与历史化的个人,写出生存困扰和个人精神磨难,越过喧嚣的生活表象,弋舟,以内心智慧,执着又孤独地走在文学救赎之路上。


这三篇小说,围绕疾病隐喻,寻找救治途径。围绕失踪的历史,寻找失踪的个人。出走和逃亡,都是失踪的不同方式而已,尹彧、周又坚,包括刘晓东本人,在亡命天涯的背影上,慢慢浮现出反抗和妥协两种表情。邢志平的自杀和徐果的意外死亡,则是失踪的另一种形式,几乎都可以看成是一种主动告别,从人世间更决绝的出走。伴随失踪的,是寻找和求证。《等深》是沿着寻找孩子去求证这个病态时代的来历;《而黑夜以至》是沿着寻找徐果父母和徐果死亡真相去求证究竟谁是这个时代的罪人;《所有路的尽头》是沿着邢志平半生经历去求证导致其自杀的根本原因。每个人的讲述,都是证词,并置在一起,又可以看成是所有人对自我的放弃、背叛和忏悔、救赎的精神笔录。


《等深》写到了患有癫痫的周又坚,以及特定情境中具有同样病态可能的刘晓东。周又坚出走,周翔复仇,都是对污浊生活的不合作,以及对时代既有观念的反抗。正如小说中所言,“我们这一代人溃败了,才有这个孩子怀抱短刃上路的今天。”太多人活得敷衍,抹稀泥,大而化之。曾经的十字架从茉莉的胸前消失,惟有周又坚一个也不宽恕。其实周又坚和邢志平,才是不曾被大时代完全击溃完全捕获的那一小部分人。与《所有路的尽头》一样,这篇小说写到了风暴之后一代人的心路历程。周又坚不再对世界咆哮,安静地与世界对峙,成为一个异己分子,一个格格不入、被世界遗弃的病人。就像所有的狗最终适应了项圈一样,大多数人适应了社会枷锁,不再抗议。周翔敢于承当的选择算是一种希望吗?显然不是。暴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小说结尾写到:“兰城被一条大河分为了两半,当我从河的南面跨桥走向河的北面时,我只是再一次感觉到了‘度过’的心情。”这大约可以看成是弋舟的救赎了,回到心灵,自我泅渡。


《而黑夜以至》写了一群患有抑郁症的都市人。政法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教授刘晓东,有着与现实不相称的悲观,焦虑,注意力差,自我归罪,甚至暴力倾向。每晚拍摄立交桥发微博,标题为:而黑夜已至。十年前一场车祸,横田集团老总宋朗的司机替他进了监狱。十年后,他事业辉煌,积极慈善,毫不犹豫给徐果一百万,只是为了解脱自己心中的罪。艺术学院院长郭劲涛,刘晓东的朋友,同样抑郁,酗酒,甚至割腕。徐果为男友留学敲诈宋朗后意外死亡,左助将在无限悲伤中,永远走不出自罪的精神囚笼。母亲去世时,刘晓东在儿子老师杨帆床上,从此背负无法摆脱的罪感。小说探讨罪与罚的主题,同时尝试自救。咖啡,药物,琴声,拍照,微博,包括拥抱,亲吻,包括徐果去世后,与杨帆一起直面困境,都是疗救的努力。《而黑夜已至》把都市人的内心挣扎,精神困扰,情感折磨,疲惫状态,表现得意味深长。每个人都身处生活洪流和心灵孤岛,快乐雷同,忧郁万千。这个时代,处于一种不断的断裂、离散和晃动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够重建活着的信念,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支点。小说中各种感情纠葛并非重点,每个人的经历和追问才是时代证词。


《所有路的尽头》写到了弱阳性的邢志平,酗酒的刘晓东。当中年渐近,方觉1980年代的经历,给一代人的生活道路、生命感觉以及心灵世界,带来了深刻影响。叙事从死亡开始,回溯生命历程,一代人经历的诗意年代,物质年代,直到迷失在雾霾深处,所有路走到了尽头……弋舟小说有个母题,即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切和追问。他的文字,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是对灵魂的触摸和体恤。昆德拉说到过生存雾霭,那么,穿过弥漫生存雾霭的小路,前面是什么?海子写下答案: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为什么路就走到了尽头?强大的时代,以不容反抗的侵犯方式,把个人置于弱者位置,对于那种被冒犯的生活的反抗,是细雨中携带着屈辱的恐惧出走?还是风暴里携带着死亡的恐惧亡命天涯?在生活的雾霾中,正常呼吸成了最艰难的事,那些始终无法克服的漂泊感和失重感,源于何处?让自己发抖的是对世界的恐惧,还是对自身的恐惧?诗歌,酒精,音乐,绘画,性爱,爱情,政治,金钱,宗教,弋舟在小说里,几乎涉及了精神层面的各种可能,小说写出了最深的孤独和最后的反抗。


人世之间,或苍凉,或欢喜。天道悠悠,人世无尽,那些深埋的时光里有着怎样的凛冽和残酷,眼前的时代又是如何的仓促和慌乱,弋舟对人间,对世事,对世界有种独自探索的执着。那种流畅细腻的表现力,敏感细锐的感受力,深刻而睿智,朴素而纯净。小说意境或疏朗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或空幽如“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如他在《所有路的尽头》反复引用的博尔赫斯诗句:“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因为此刻正有细雨在落下”,当生活的帷幕缓缓落下,面对自己所属的那一代人的遭遇,弋舟更愿意深入生活内部和精神视野,在历史回溯中,一点一滴呈现世界的本来面目。


——摘自《光明日报》



分享与关注


◎欢迎将您感兴趣的内容在朋友圈分享。

◎关注小说月报微信,可搜索公共账号小说月报、微信号xiaoshuoyuebaozz

◎您可在通讯录-公众账号,点选小说月报查看历史信息。

◎各位朋友希望在小说月报微信平台看到哪些内容或有任何建议,欢迎随时指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